保育猪阶段一般是指断奶后的仔猪饲养至11周左右,且体重达到30kg这一饲养阶段。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和育肥效果与仔猪在保育阶段的健康状况相关。掌握保育猪的饲养管理技术,提高保育猪的生长性能和健康状况,可以提升养殖的经济效率。
一、保育猪养殖过程易出现的问题
保育猪易出现腹泻问题,主要原因是由于该阶段猪的组织器官还没发育完整,尤其是消化器官,如果在饲喂过程中采食过量或者营养过剩,但是自身却不能消耗和吸收,这会直接增加其消化系统和肠胃的压力,很容易损伤到消化系统,造成腹泻等症状的发生。
在仔猪断奶并转入保育舍时,会造成断奶和转群应激,这会导致其采食下降或者拒绝采食,持续时间一般在1周左右,这段时间保育猪的体重会出现下降,属于正常现象,不需要进行治疗,待该猪适应新的生存环境和饲喂方式,采食量会恢复正常,体重也会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。
母乳营养物质丰富,当仔猪断奶后,便不能从母乳中获得相应的营养物质,只能从保育料中获取营养物质,但是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没有母乳中的丰富,且消化吸收也不如母乳,因此保育猪很有可能出现营养不良的状况。仔猪断奶后身体器官还在发育中,新陈代谢速度较快,需要供给大量的营养物质,尤其是各种氨基酸的需求,这就需要保育料中有足够且容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质,因此选择优质的保育料尤为重要。
二、保育猪阶段饲养管理关键点
在保育猪的选择上,一定要选择强壮、有活力的仔猪,对于外购仔猪,务必选择正规养殖场的保育猪,并进行观察后方可入圈。对于保育猪的转群和分栏,时间最好选择在傍晚并在猪群情绪稳定后进行。在转群分栏时,将同一窝仔猪或者体况差不多的仔猪放于同一个圈舍饲养,将体质较弱的挑出来放在同一个圈舍饲养,这样可以稳定仔猪情绪,避免疾病传播,及时了解仔猪生长状况,有针对的进行饲养管理。
仔猪若要健康生长,首先需要为其提供一个舒适、干净的生长环境,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。仔猪断奶后总会出现各种应激反应,为了将应激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,应尽量使仔猪的生长环境不出现大的变化。在仔猪进入保育舍之前,应该提前做好准备,对保育舍进行彻底的消毒并保持通风,检查保育舍的饮水、采食、排粪等设施是否正常,确保圈舍的卫生和基础设施状况良好。断奶仔猪免疫力和抵抗力弱,对圈舍温度要求较高,因此不可出现圈舍温度过高或过低,甚至温差过大的情况发生。保育舍初期温度一般设置在28~30℃,之后随着保育猪的生长每周降低1℃,直至温度降至22~25℃。
随着保育猪的生长,其每个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会有所不同,因此需要饲养员在不同阶段给猪饲喂营养物质含量不同的饲料。在仔猪刚断奶时,需要饲喂营养物质含量较高且易消化的饲料;当保育猪体重达到8~9kg时,需要提高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和改善饲料的适口性;当保育猪体重达到15kg时,此时保育猪消化系统基本完善,可将饲料向粗粮饲料转变,降低饲料成本。同时,需要注意饲料在保存过程中应避免放置在潮湿或者阳光直射的地方,应定期清理料槽,避免残留发霉变质的饲料。
如果饲料已经存在霉变风险,养猪户可采用往饲料中添加霉常舒来降解霉菌毒素。霉常舒通过多种有益菌和蛋白酶等多种成分的合理配合应用,能有效降解饲料中霉菌毒素含量、解霉率达到95%以上;有效降低霉菌毒素对动物生长、繁殖、免疫抑制作用、显著降低由霉菌毒素造成的死亡、繁殖障碍和生长抑制,减少动物疾病的发生。
预防保健在保育猪的饲养管理上也尤为重要。在保育猪疾病的防控过程中,应以预防为主。仔猪抵抗力差,极易感染细菌、病毒,如果预防不当会对养殖场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。在保育猪日常管理中,应做到多观察、多留意,同时可以通过在饲粮中添加添加剂疫康达。采用最新型的葡萄糖氧化酶和小肽的完美结合,能够抑制肠道内需氧菌的繁殖,为有益菌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增殖环境,快速激活胃蛋白酶保持肠道菌群平衡。维持肠道等上皮细胞完整,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。